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中美省州大学校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内容
中美省州大学校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0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 “中美省州大学校长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支持,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和常熟理工学院共同承办。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港澳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徐永吉、中国驻美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杨新育、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安延、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副主席泰瑞·布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印凯、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中国项目负责人李苏菲主持。

安延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中美省州大学在扩大中美大学生双向交流,推动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美学分互认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中美高校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实质性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对丰富中美友好省州关系内涵,扩大中美两国民间教育交流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中美省州高校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秉承互利共盈的原则,以务实、开放的态度,进一步推进两国省州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两国人民,尤其为青年学生带来更多的优惠和便利,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泰瑞·布朗副主席提到,《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在过去20年致力于推动中美教育合作与交流,疫情让人们更明白中美甚至全球理解的重要性。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将继续倡导和培育中美之间的教育合作,支持构建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省州大学的交流与合作,让中美省州高校更加了解彼此文化。相信中美大学将通力合作,全力以赴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携手应对疫情,为培养全球公民而努力。

徐永吉副司长高度赞扬了《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在过去21年取得的成就,为中美省州高校深化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做了很重要探索进和实践。在新冠肺炎流行的艰难时期,中美高校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对促进中美教育交流合作持续发展,促进两国民心相通增添了新动能,是中美高校齐心协力合作抗疫的成功案例。希望中美高校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在危机中遇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深入探讨后疫情时期如何以创新思维应对变化中的世界,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中美大学应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互学互鉴,共同发展,为中美两国深化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提供正能量,中美大学应探索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合作形式,分享中美教育合作的智慧和方案,共同探讨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未来,造福世界科学文化成果,让项目成为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的桥梁和纽带。

杨新育公参指出,中美省州大学构建与社会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的关系,服务社会发展赋予中美大学间交流合作重要的意义。《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为中美大学搭建平台,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联合培养,来华留学,师资管理等方面促进中美高校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成为带动中美城市间合作,推动中美经贸文化合作的典范。中美人文交流合作虽然遭遇“逆流”,但仍然保持了顽强的韧性和生命力。美国不少高校在及时发声力挺中美教育交流的同时,还为深受签证、疫情影响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住宿诸方面给予很多帮助。期待中美高校能够继续加强合作,为青年成长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成为可担大任的栋梁之材。

开幕致辞后,围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持续促进中美省州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中美两国民间教育交流的影响力”的主题,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沈健,威斯康星大学系统总校长、前州长汤米·汤普森,常熟理工学院校长江作军,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校长詹姆斯·施密特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沈健会长在报告中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教育诸多重要组成部分,江苏高校与美国各州高校合作源远流长,中美省州合作教育交流是推动地方人文交流发展,增进双方沟通理解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和友好省州在过去30多年的交往中,在经贸、文化合作等领域活跃,成果丰硕,美国也是江苏学生出国留学的第一目的地。

沈健会长讲到,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在江苏省已成为中美高校教育合作新的平台,让合作高校教育领域更加多元,合作内容不断的深化,也推进了参与江苏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为江苏省的教育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支撑。他表示,省教育部门将继续支持和参与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希望双方的高校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应对新挑战、探索新途径、造福于双方的学生和学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后,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创新合作模式,构建未来格局将是中美高校未来发展的共同任务,最后,沈健会长为中美省州高校合作提了三点建议,第一、巩固合作成果,促进深层融合;第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加强科技合作,拓展合作领域。


汤米·汤普森总校长在担任威斯康星州州长时曾到访过中国,一直以来在努力促进与中国大学合作的各种可能性。汤普森总校长在发言中讲到,教育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会从不同的视角传播思想,接受新的理念,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中美省州高校合作的121项目是无价的资产,架起了学生、老师、学校之间的桥梁,中美高校需要抓住这个交流机会,中美大学互联互通,彼此传播文化和思想,期待“威斯康星理念”在中美省州大学合作交流中升华,铸造长久的友谊。

江作军校长作了题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省州大学合作》的主旨报告。报告从联合管理、课程体系、学分互认、学生交流等方面介绍了常熟理工学院中美联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从国际专业认证、国际化师资队伍、科研合作平台、省州人文交流等方面分享了常熟理工学院中美省州大学合作的创新实践;分析了新形势下中美人文交流和省州大学合作的优势与机遇;对于未来提升中美省州大学合作水平,开拓中美省州大学合作新局进而推动“在地国际化”提出了思考和展望。


詹姆斯·施密特校长在讲话中提出,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变

化,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通过远程方式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给中国学生提供安全的远程教育。未来10年国际教育交流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希望中美高校能够有毅力坚持,继续团结起来,搭建更多的桥梁,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和通过新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培养学生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人才。施密特校长建议,整合中国高校的课程资源,让更多美国学生也参与到国际教育交流中,学习中国文化、汉语等。希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体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把跨文化教育互动植入到校园当中,植入到教室和课程当中。期待与中国院校建立长期合作,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价值,通过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和平与繁荣的世界。


圆桌会议上,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林生、常州工学院校长汤正华、江苏大学副校长赵玉涛、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海南大学副校长叶光亮、北亚利桑那大学校长何塞·路易斯·克鲁兹·里维拉、特洛伊大学副校长兰斯·塔图姆、塞勒姆州立大学副校长朱莉·惠特洛围绕“新冠疫情背景下通过创新思维和信息技术等方法稳固和开拓中美高校间合作”以及“通过教育合作促进地方经济与人文交流合作”两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圆桌会议由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宗根以及米勒斯维尔大学校长丹尼尔·乌巴共同主持。

八位中美大学校长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中美省州大学应构建新时代的国际合作交流立体平台,积极开展教师交流,建立优势学科联盟,继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国际课程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为两国在教育领域和促进地方经济与人文交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本次研讨会来自中美大学校领导和代表300余人在线下和线上参加了会议,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周宝英会长、广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梁永洪、上海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李维平、四川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刁卫东应邀出席了研讨会。


©2001-2014 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